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搜本站
黄河内蒙古段从2024年11月27日开始,乌拉特前旗三湖河口村至清水河县河段出现流凌,到今年1月20日进入了稳定封冻期。2月28日16时,黄河开河顺利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关键期。截至3月6日10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上首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马场地村一社(三盛公枢纽下61公里)处,累计开河148公里,剩余封河长度499公里。
黄河内蒙古段
目前,内蒙古段共有各类堤防1043.34公里。河道整治工程116处、坝垛3512道,工程长度296.81公里。6处应急分洪区(设计库容4.59亿立方米)、穿堤建筑物317处、跨河桥梁32座、在建跨河桥梁2座(包银高铁大桥、110国道大桥)、宁蒙交叉河段在建跨河桥梁1座(包银高铁大桥)、浮桥8座(目前运行5座)。
黄河内蒙古段
从2月18日起,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水利、应急、气象、宁蒙水文、气垫船巡河队伍及请调的空军部队共计10个单位54人进驻设在包头市的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调度开河期防凌工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职责,密切监视气温和凌情发展变化,组织开展河道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以赴确保黄河防凌安全。
黄河内蒙古段
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应急管理厅厅长高润喜深入沿黄一线检查指导黄河防凌工作。 当前,黄河内蒙古段已累计开河122公里,剩余525公里,防凌工作正处于关键期,高润喜先后深入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包头市付家圪堵段、巴彦淖尔市三盛公水利枢纽等地,详细了解河道冰封冻融、凌情监测预警、应急分凌准备、堤防巡查抢险等情况,同步巡查重点河段,研究部署应对措施。
高润喜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调度,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管理服务作用,形成整体联动效应,确保各项工作指挥有力、运行高效。要压紧压实防凌责任,通过线上检查和随机巡查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各环节防凌工作落实,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措施到位。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对沿黄一线涵闸、穿堤建筑物、险工险段、阻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大隐患分析评估和整治力度,确保河道行凌畅通。要精准动态完善预案,根据凌情变化及时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紧急避险措施,特别是针对分洪区周边的居民和生产设施精准施策,切实提升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装备第一时间掌握凌情最新动态,同步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全面性、有效性。要做好抢险各项准备,加强军地联动,集中救援力量、保障物资机械,提升基层整体应急处置能力。要坚决确保防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狠抓执行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凌情巡查
目前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陆、水、空”一体化河道凌情巡查工作,一是在地面巡查,筑牢基础防线。开河以来,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地面巡河工作组、沿黄6个盟市、18个旗县、60个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员坚持在黄河两岸大堤上巡回,通过“徒步+车辆”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河段拉网式巡查,截至目前,累计巡河6103.43公里,累计巡河1000余人次。二是水面监测,构建侦查网络。以巴彦淖尔市气垫船队为核心力量,4艘全地形巡河气垫船驻守在三盛公水利枢纽和包头小白河段,开河以来每日执行冰面巡河任务,近距离侦察凌情。16名专业队员全天候待命,确保突发险情时“主动出击”,形成“平急结合”的水面防控体系。三是空中巡航,提升处置效能。组织空军部队开展直升机巡河4架次,通过空中侦察快速掌握黄河内蒙古段全局清沟分布、冰凌状态等情况;沿黄盟市启用无人机立体化巡航,日均飞行12架次近距离巡察河道,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储备编织袋、铅丝、钢管、橡皮艇、救生衣等相关救援物资准备充足,基本满足应急抢险需求,落实消防、森防及人武部、民兵救援队伍105支,共计10154人。在沿黄地区前置了由水利施工企业组成的300余人抢险队伍和1支自治区级水域抢险救援专业队伍,组建276人的防汛应急处置专家库,切实增强了应急抢险和技术支撑能力。
2025年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期防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
黄河内蒙古段从2024年11月27日开始,乌拉特前旗三湖河口村至清水河县河段出现流凌,到今年1月20日进入了稳定封冻期。2月28日16时,黄河开河顺利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黄河内蒙古段进入开河关键期。截至3月6日10时,黄河内蒙古河段开河上首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双河镇马场地村一社(三盛公枢纽下61公里)处,累计开河148公里,剩余封河长度499公里。
黄河内蒙古段
目前,内蒙古段共有各类堤防1043.34公里。河道整治工程116处、坝垛3512道,工程长度296.81公里。6处应急分洪区(设计库容4.59亿立方米)、穿堤建筑物317处、跨河桥梁32座、在建跨河桥梁2座(包银高铁大桥、110国道大桥)、宁蒙交叉河段在建跨河桥梁1座(包银高铁大桥)、浮桥8座(目前运行5座)。
黄河内蒙古段
从2月18日起,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水利、应急、气象、宁蒙水文、气垫船巡河队伍及请调的空军部队共计10个单位54人进驻设在包头市的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调度开河期防凌工作,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职责,密切监视气温和凌情发展变化,组织开展河道巡查和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以赴确保黄河防凌安全。
黄河内蒙古段
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应急管理厅厅长高润喜深入沿黄一线检查指导黄河防凌工作。 当前,黄河内蒙古段已累计开河122公里,剩余525公里,防凌工作正处于关键期,高润喜先后深入黄河防凌前线指挥部、包头市付家圪堵段、巴彦淖尔市三盛公水利枢纽等地,详细了解河道冰封冻融、凌情监测预警、应急分凌准备、堤防巡查抢险等情况,同步巡查重点河段,研究部署应对措施。
高润喜强调,要加强统筹协调调度,充分发挥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抓总、管理服务作用,形成整体联动效应,确保各项工作指挥有力、运行高效。要压紧压实防凌责任,通过线上检查和随机巡查推动各地区、各单位、各环节防凌工作落实,确保责任到岗、任务到人、措施到位。要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对沿黄一线涵闸、穿堤建筑物、险工险段、阻水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大隐患分析评估和整治力度,确保河道行凌畅通。要精准动态完善预案,根据凌情变化及时细化工作任务,明确紧急避险措施,特别是针对分洪区周边的居民和生产设施精准施策,切实提升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装备第一时间掌握凌情最新动态,同步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全面性、有效性。要做好抢险各项准备,加强军地联动,集中救援力量、保障物资机械,提升基层整体应急处置能力。要坚决确保防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狠抓执行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凌情巡查
目前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陆、水、空”一体化河道凌情巡查工作,一是在地面巡查,筑牢基础防线。开河以来,自治区防凌前线指挥部地面巡河工作组、沿黄6个盟市、18个旗县、60个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员坚持在黄河两岸大堤上巡回,通过“徒步+车辆”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河段拉网式巡查,截至目前,累计巡河6103.43公里,累计巡河1000余人次。二是水面监测,构建侦查网络。以巴彦淖尔市气垫船队为核心力量,4艘全地形巡河气垫船驻守在三盛公水利枢纽和包头小白河段,开河以来每日执行冰面巡河任务,近距离侦察凌情。16名专业队员全天候待命,确保突发险情时“主动出击”,形成“平急结合”的水面防控体系。三是空中巡航,提升处置效能。组织空军部队开展直升机巡河4架次,通过空中侦察快速掌握黄河内蒙古段全局清沟分布、冰凌状态等情况;沿黄盟市启用无人机立体化巡航,日均飞行12架次近距离巡察河道,确保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储备编织袋、铅丝、钢管、橡皮艇、救生衣等相关救援物资准备充足,基本满足应急抢险需求,落实消防、森防及人武部、民兵救援队伍105支,共计10154人。在沿黄地区前置了由水利施工企业组成的300余人抢险队伍和1支自治区级水域抢险救援专业队伍,组建276人的防汛应急处置专家库,切实增强了应急抢险和技术支撑能力。
2025年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期防凌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