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蒙文版 |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
安全生产电话
政务微信
|
邮箱
政务微信
| 长辈版 长辈版|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首页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党建工作 应急管理 政民互动 科普宣教
首页 > 专题专栏 >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正文
筑牢人脸信息安全防线
发布日期:2025-04-30 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应用安全规范、监督管理职责等作出规定,旨在进一步扎紧人脸信息保护的“篱笆”,为技术应用划定清晰边界。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区门禁的刷脸进出,到商场消费时的刷脸支付,再到学校课堂上的刷脸签到,这一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无感抓拍”“强制刷脸”等不当使用乱象频频引发争议。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将人脸信息这类生物识别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并要求针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应用,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与标准。在此背景下,《管理办法》应运而生。作为对现有法律规定的细化与补充,其既是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现象的及时回应,也是对“科技向善”理念的有力守护。

具体来讲,《管理办法》将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及知情同意等原则予以细化落实。比如,明确提出存在其他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手段;处理未成年人信息需取得监护人同意等。同时,《管理办法》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特性,量身定制了监管方案。如规定人脸信息原则上应存储于人脸识别设备内,不得通过网络对外传输;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标识。这些举措正是对先前摄像头滥装、数据“裸奔”等乱象的纠偏,也为企业划定了合规运营的边界。此外,备案制度、安全评估、加密防护等要求,进一步压实了企业责任,推动技术应用从无序走向规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管理办法》展现了制度设计的周密性,但确保其有效落地,仍需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技术的创新发展,不能以牺牲公民个人权利为代价。唯有将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及时纳入法治框架,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人们才能更安心地拥抱数字时代,真正实现技术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


附件:
关闭
打印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军民融合办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厅 科学技术厅 工业和信息化厅 公安厅 民政厅 司法厅 财政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然资源厅 生态环境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厅 水利厅 农牧厅 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 卫生健康委员会 应急管理厅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播电视局 体育局 能源局 林业和草原局 内蒙古气象局 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安全监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内蒙古局 呼和浩特海关 满洲里海关 内蒙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 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 自治区总工会 团委 妇女联合会 文物局 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国应急信息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呼和浩特市应急管理局 包头应急管理局 呼伦贝尔应急管理局 兴安盟应急管理局 通辽市应急管理局 赤峰市应急管理局 锡林郭勒盟应急管理局 乌兰察布市应急管理局 鄂尔多斯市应急管理局 巴彦淖尔市应急管理局 乌海市应急管理局 阿拉善盟应急管理局
北方新报 腾格里新闻 内蒙古新闻 应急管理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CCTV 求是网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官网
政府网站
安委会成员单位
全国应急系统网站
盟市应急管理网站
有关媒体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电话:0471-4826786蒙ICP备19004719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4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74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

微信端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统一标识
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搜本站
  •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党建工作
  • 应急管理
  • 政民互动
  • 科普宣教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筑牢人脸信息安全防线 发布日期:2025-04-30 15:10
来源:法治日报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处理规则、应用安全规范、监督管理职责等作出规定,旨在进一步扎紧人脸信息保护的“篱笆”,为技术应用划定清晰边界。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区门禁的刷脸进出,到商场消费时的刷脸支付,再到学校课堂上的刷脸签到,这一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因“无感抓拍”“强制刷脸”等不当使用乱象频频引发争议。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与保障公民权利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将人脸信息这类生物识别信息列为“敏感个人信息”,予以严格保护,并要求针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应用,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与标准。在此背景下,《管理办法》应运而生。作为对现有法律规定的细化与补充,其既是对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现象的及时回应,也是对“科技向善”理念的有力守护。

具体来讲,《管理办法》将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及知情同意等原则予以细化落实。比如,明确提出存在其他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手段;处理未成年人信息需取得监护人同意等。同时,《管理办法》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特性,量身定制了监管方案。如规定人脸信息原则上应存储于人脸识别设备内,不得通过网络对外传输;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标识。这些举措正是对先前摄像头滥装、数据“裸奔”等乱象的纠偏,也为企业划定了合规运营的边界。此外,备案制度、安全评估、加密防护等要求,进一步压实了企业责任,推动技术应用从无序走向规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管理办法》展现了制度设计的周密性,但确保其有效落地,仍需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技术的创新发展,不能以牺牲公民个人权利为代价。唯有将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及时纳入法治框架,筑牢个人信息安全防线,人们才能更安心地拥抱数字时代,真正实现技术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景。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
  • 蒙ICP备19004719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04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74  电话:0471-4826786